朝代:明代作者:李东阳出自:风雨叹更新时间:2021-12-31
诗人开篇就以概括的语言交待灾害发生的时间和情况。某日,大风从东面海上席卷而来,不是寻常的海风,海水都被卷上陆地了,可见风之猛烈。形状怪异的巨浪腾空而起,大海整个象被点燃,涌动着无数蓝色的波峰,在波浪之间,在一片喧嚣声中,闪出巨鲸那因惊恐而直立的身影,海浪扑向陆地,岸不断向后退却。接着,诗人从更高视角看这场大祸。压在人们心头的,是一块鞭痕累累的云天,蕴孕巨大能量的云层下,滑过雷电,天地四方一片惨淡肃杀之气,宇宙为之迷转,连日月星辰的运行轨道都错乱无序了。这里意象变幻纷呈,每一个意象都夸张而变形,又显出组合排列得游刃有余。像“大风吹海滥”“巨浪高比山”“长鲸作人立,愁云湿不翻”“九道错黑白”等意象中,都仿佛在显示着一种超人的,无法主宰的大自然的震慑力。在肆虐的暴风雨中,人显得何其渺小,当地的居民们惊慌失色,东村西村一片找不着调门的喧嚷呼叫声,人们抢着家中值钱的什物在黑暗的巷子里鱼贯而行,而差役们则来回奔走于州县报告着水情。这些是在写人在自然灾害面前的反应:恐慌、混乱、喧嚷,仿佛世界的末日到了。这里仅仅四句写灾民,却让人想象得出那纷乱无比的大场面。再接着,诗人把笔墨投注在海岸西边的山间,大水疯狂地撞击着山岭,在深谷中汹涌奔流,从来都是高山流水注入大海的,这回来了个倒灌,可谓旦古未见。山林中,那些一向凶猛的豺狼虎豹也绝望地嗥叫奔窜,数以万计的林木被连根拔起,顺水漂去,陆地和岛屿被无情地淹没,人的生命竟象鸿毛一样轻贱。这二句是描状,也是诗人由衷的感叹。以上都是写暴风雨的,所取的意象都富有一种爆发感,而且气势恢宏,很生动地写出暴风雨的肆虐张狂,而且诗人落笔之处也颇有章法,由海上写到岸边村庄,再由村庄写到更远的山地,完全跟随着洪峰走,动感强烈。
至此都是写那场暴风雨,下面转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仍是沿着暴风雨冲击的方向展开,但节奏渐缓了。诗人停船在江边,披衣踞床整夜地坐着。这里很静,可诗人的心绪却起伏难平。想着人民的苦难、国家的命运,不禁泪洒青袍。时而举头遥望那黑暗的夜空,竞产生恐怕天空崩漏的变态心理,而这正是忧民之心极重的反映。这里的宁静与海岸那边的喧播形成强烈的反差,这是潜伏着惊雷的无声。
在极致渲染这场暴风雨之后,在表现诗人静夜忧息的心境之后,出现了对当时政洽局势的描述。这时诗人的笔墨已扩展到远离海岸线的西北了。诗中说,潼关以西一片兵乱之象,芦茄声伴随着象征争战的烟尘响彻黄河一带。成化四年(1468年),固原(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曾发生少数民族土官满四反抗明王朝压迫的战争。这样,自然灾害和战乱的威胁从西侧紧紧地挤压着诗人的心,它们相互映衬,形成强大的感染力,使诗中所透露出的忧患之感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全诗的尾声哀怨悲切,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而又无可奈何的情绪。
全诗可分为二部分。从“壬辰七月壬子日”至“顷刻性命轻鸿毛”为第一部分,记叙暴风雨的猛烈和造成的损失。前八句写暴风下袭来之时,天昏地暗,山崩海啸,鲸立浪涌,黑白错道。后八句记大自然肆虐给社会造成的损失,林木被拔倒,村落被毁坏,房屋尽倒塌,惨死者不计其数,悲嚎声喧呼遍野。从“我方停舟在江皋”至结尾为第二部分。诗人由大自然的灾害联想到国家多灾多难,潼关以西兵连祸接,人民痛苦不堪,诗人对此表示出深深的忧虑和同情。诗人化用杜甫《洗兵马》“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鸣呼何时眼前突元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意,表现了优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
《见南轩赋》是明代诗人李东阳创作的一篇赋。此赋先以作者对陶渊明仰慕引出陶渊明的形象和志趣,接着写作者对高士的崇敬,最后以道家的思想来表现自己寄情山水的情怀。全赋词句流利,意境优美,寄寓了作者向往隐逸超脱的思想。
此赋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正处事业的顶峰,但令作者感到困扰的是,为官在伍,让他看清了朝廷官员的勾心斗角,为了个人私利,人人用心险恶。在如此境况下,作者惟有作文章来排解心中的苦闷,抒发自己的情操。

作者李东阳资料

《风雨叹》赏析作者李东阳

李东阳生于正统十二年六月九日,卒于正德十一年七月二十日(1447年7月21日-1516年8月17日),字宾之,号西涯。祖籍湖广长沙府茶陵,因家族世代为行伍出身,入京师戍守,属金吾左卫籍。李东阳八岁时以神童入顺天府学,天顺六年中举,... 查看详情>>

作者李东阳古诗作品: 《《若有人分衡门之下》创作背景》《若有人分衡门之下》《《重经西涯》创作背景》《《重经西涯》注释译文》《《风雨叹》注释译文》《《南囿秋风》创作背景》《《与赵梦麟诸人游甘露寺》创作背景》《《重经西涯》鉴赏》《《风雨叹》赏析》《《若有人分衡门之下》注释译文

古诗《风雨叹》的名句翻译赏析

《风雨叹》赏析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