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宋代作者:苏轼出自:更新时间:2023-09-02

古诗原文

出自宋代苏轼的《观潮》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译文翻译

庐山的烟雨,钱塘江的潮汐,都值得去观赏。无缘去一饱眼福则会遗憾终身。

终于亲眼看到庐山、浙江的景致,却发现过去的冲动妄念不过如此、并无惊奇,只觉庐山烟雨就是庐山烟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

注释解释

浙江潮:指钱塘江潮汐。

恨:遗憾。

诗文赏析

翻开苏轼的诗集,描写庐山和杭州的诗篇可说不少,但是这一首《观潮》所流露的思想感情却很特别,极具禅味。

就苏轼的庐山诗而言,他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别开生面;他写的西湖诗“波光滟潋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也独步古今。前者哲理趣味极浓,说明如陷在里面跳不出来,就常被现象迷惑而看不到客观事物的真相。后者观察景物敏锐而深刻,譬如恰到好处。《观潮》一诗,也是继于以往人生体验,看清自己心随境转、杂念丛生的冲动之后的淡雅,不随着冲动妄念走。

从诗的命意看,可以看出诗人对庐山的风景和钱塘江潮慕名已久,常萦于梦寐。似乎如果不能身历庐山之境,一赏烟雨迷濠之奇;如果不能目睹钱塘江潮,一看它万马奔腾,势撼山岳之壮,真是辜负此生,千般遗憾,难以消解。可是后来攀登庐山,出任杭州刺史,饱览了庐山的烟雨,欣赏了一年一度的钱塘江潮,反倒觉得客观的景物究竟是旷世稀有还是平淡无奇,也不过是自己主观意识的驱动。烟雨的聚散飘忽,江潮的自来自去,似乎不再那么激烈澎湃,不过是风幡不动心妄动。

以禅理入诗的历代诗人都有,唐代的王维可以说是代表,因为他追慕隐逸恬静,后来更皈依佛教,所以很多诗表现了出尘的思想。如“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都是例证。苏轼在经历过宦海风涛,经历了人生道路上的许多坎坷之后,产生“及至到来无一事”的禅语,也是烦恼即菩提的真实价值。

苏轼借《观潮》为题,抒写了一种经历妄念躁动,转而豁然超越的思想,有佛家的禅宗情调。所谓禅宗,有南北之分,北宗强调“住静观心”、“慧念以息想,极力以摄心”;南宗则提倡“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觉悟不假外求”以达到“无念为宗”。苏轼在诗中说的“及至到来无一事”,就是把自己妄念看清,恍然看清自己之后,细想这与苏轼当初未来时的千般期待、万分遗憾,显得很可笑了。

苏轼资料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作者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 查看详情>>

苏轼古诗词作品: 《南方多没人》《过小孤山大孤山》《小儿不畏虎》《游白水书付过》《留侯论》《河豚之死》《记游松风亭》《超然台记》《儋耳夜书》《又答王庠书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的意思

文言文《蝉赋》注释译文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注释蝉:一种昆虫,又名知了,亦作“蜘蟟”。清素:指蝉体清白。潜:藏。太阴:指地。此二句言蝉体清洁,潜藏在泥土之中...

查看详情>>

文言文《祝融峰观日出赋》注释译文_作者顾璘,其内容如下:注释1.嘉靖丁酉: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2.仲冬:农历十一月,也叫冬月。几(jī)晦:月末的意思。几,将近、接近。晦:指农...

查看详情>>

文言文《蝉赋》鉴赏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艺文类聚》卷九十七引郭璞《蝉赞》曰:“虫之精洁,可贵惟蝉。潜蜕弃秽,饮露恒鲜。万物皆化,人胡不然?”古人以为蝉...

查看详情>>

文言文《与人书一》注释译文_作者顾炎武,其内容如下:注释1、选自《亭林文集》卷四,作者顾炎武。2、孤陋:学问和见识浅薄。3、方;地方。4、习染:沾染上某种习气。习:沾染...

查看详情>>

文言文《与人书十》赏析_作者顾炎武,其内容如下:《与人书十》是清代顾炎武所写的散文。此片主要是强调文学的社会教育作用,反对模拟剽窃、依傍古人,要求作家发挥独创...

查看详情>>

文言文《与人书一》鉴赏_作者顾炎武,其内容如下:《与人书一》是明代思想家顾炎武创作的一篇散文。在这封短信中,作者提出做学问只有破除自我封闭状态,走出书斋,扩大见...

查看详情>>

文言文《若有人分衡门之下》创作背景_作者李东阳,其内容如下:《见南轩赋》是明代诗人李东阳创作的一篇赋。此赋先以作者对陶渊明仰慕引出陶渊明的形象和志趣,接着写...

查看详情>>

文言文《蝉赋》创作背景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蝉赋》是东汉文学家曹植创作的一篇赋。此赋细腻地描写了蝉的生活习性及其倍受其它天敌进攻的处境,赞颂了蝉正直清高...

查看详情>>

文言文《祝融峰观日出赋》赏析_作者顾璘,其内容如下:赋文开篇没有直接写日,而是从观日的祝融峰写起。祝融峰何以引起作者“何其高也”的激情赞颂。赋文为...

查看详情>>

文言文《《看竹图》记》赏析_作者朱彝尊,其内容如下:此文选自《曝书亭集》卷六十六。这是一篇为戴苍替魏禧画的《看竹图》作的图记,写于1672年(康熙十一年)。文章从自...

查看详情>>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相关诗句

  • 古诗《题文与可墨竹·斯人定何人 - - 苏轼 - - 《题文与可墨竹·斯人定何人》作者为宋代诗人苏轼,古诗《题文与可墨竹·斯人定何人》全文如下:斯人定何人,游戏得自在。诗鸣草圣余,兼入竹三昧。时时出木石,荒怪轶象外
  • 古诗《木兰花令·高平四面开雄垒 - - 苏轼 - - 《木兰花令·高平四面开雄垒》作者为宋代诗人苏轼,古诗《木兰花令·高平四面开雄垒》全文如下:高平四面开雄垒。三月风光初觉媚。园中桃李使君家,城上亭台游客醉。歌
  • 古诗《蝶恋花·一颗樱桃樊素口 - - 苏轼 - - 《蝶恋花·一颗樱桃樊素口》作者为宋代诗人苏轼,古诗《蝶恋花·一颗樱桃樊素口》全文如下:一颗樱桃樊素口。不爱黄金,只爱人长久。学画鸦儿犹未就。眉间已作伤春皱。
  • 古诗《过岭寄子由·七年来往我何堪 - - 苏轼 - - 《过岭寄子由·七年来往我何堪》作者为宋代诗人苏轼,古诗《过岭寄子由·七年来往我何堪》全文如下:七年来往我何堪,又试曹溪一勺甘。梦里似曾迁海外,醉中不觉到江南。
  • 古诗《题文与可墨竹 - - 苏轼 - - 《题文与可墨竹》作者为宋代诗人苏轼,古诗《题文与可墨竹》全文如下:斯人定何人,游戏得自在。诗鸣草圣余,兼入竹三昧。时时出木石,荒怪轶象外。举世知珍之,赏会独予最。
  • 古诗《别海南黎民表 - - 苏轼 - - 《别海南黎民表》作者为宋代诗人苏轼,古诗《别海南黎民表》全文如下: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平生生死梦,三者无劣优。知君不再见,欲去且少留。
  • 古诗《定风波·雨洗娟娟嫩叶光 - - 苏轼 - - 《定风波·雨洗娟娟嫩叶光》作者为宋代诗人苏轼,古诗《定风波·雨洗娟娟嫩叶光》全文如下:雨洗娟娟嫩叶光。风吹细细绿筠香。秀色乱侵书帙晚。帘卷。清阴微过酒尊凉
  • 古诗《南歌子·苒苒中秋过 - - 苏轼 - - 《南歌子·苒苒中秋过》作者为宋代诗人苏轼,古诗《南歌子·苒苒中秋过》全文如下:苒苒中秋过,萧萧两鬓华。寓身化世一尘沙。笑看潮来潮去、了生涯。方士三山路,渔人一
  • 古诗《赠刘景文 - - 苏轼 - - 《赠刘景文》作者为宋代诗人苏轼,古诗《赠刘景文》全文如下: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 古诗《浣溪沙·一梦江湖费五年 - - 苏轼 - - 《浣溪沙·一梦江湖费五年》作者为宋代诗人苏轼,古诗《浣溪沙·一梦江湖费五年》全文如下:一梦江湖费五年。归来风物故依然。相逢一醉是前缘。迁客不应常眊矂,使君为
  • 古诗《失题·公子只应见画 - - 苏轼 - - 《失题·公子只应见画》作者为宋代诗人苏轼,古诗《失题·公子只应见画》全文如下:公子只应见画,此中我独知津。写到水穷天杪,定非尘土间人。
  • 古诗《题金山寺·潮随暗浪雪山倾 - - 苏轼 - - 《题金山寺·潮随暗浪雪山倾》作者为宋代诗人苏轼,古诗《题金山寺·潮随暗浪雪山倾》全文如下: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迢迢
  • 古诗《次韵王定国马上见寄 - - 苏轼 - - 《次韵王定国马上见寄》作者为宋代诗人苏轼,古诗《次韵王定国马上见寄》全文如下:昨夜霜风入裌衣,晓来病骨更支离。疏狂似我人谁顾,坎轲怜君志未移。但恨不携桃叶女,尚
  • 古诗《赠黄州官妓·东坡五载黄州住 - - 苏轼 - - 《赠黄州官妓·东坡五载黄州住》作者为宋代诗人苏轼,古诗《赠黄州官妓·东坡五载黄州住》全文如下:东坡五载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宜。却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吟诗。
  • 古诗《寄黎眉州·胶西高处望西川 - - 苏轼 - - 《寄黎眉州·胶西高处望西川》作者为宋代诗人苏轼,古诗《寄黎眉州·胶西高处望西川》全文如下:胶西高处望西川,应在孤云落照边。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治经
  • 古诗《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 - - 苏轼 - - 《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作者为宋代诗人苏轼,古诗《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全文如下: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 古诗《十二月二十八日蒙恩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 - - 苏轼 - - 《十二月二十八日蒙恩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作者为宋代诗人苏轼,古诗《十二月二十八日蒙恩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全文如下: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塞上纵
  • 古诗《和子由柳湖久涸忽有水开元寺山茶旧无花今岁 - - 苏轼 - - 《和子由柳湖久涸忽有水开元寺山茶旧无花今岁》作者为宋代诗人苏轼,古诗《和子由柳湖久涸忽有水开元寺山茶旧无花今岁》全文如下:太昊祠东铁墓西,一樽曾与子同携。回
  • 古诗《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 - 苏轼 - -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作者为宋代诗人苏轼,古诗《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全文如下: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 古诗《浣溪沙·一别姑苏已四年 - - 苏轼 - - 《浣溪沙·一别姑苏已四年》作者为宋代诗人苏轼,古诗《浣溪沙·一别姑苏已四年》全文如下:一别姑苏已四年。秋风南浦送归船。画帘重见水中仙。霜鬓不须催我老,杏花依

苏轼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