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罗幕后送飞光,柏栗丛边作道场。
望帝终教芳草变,迷阳聊饰大田荒。
何来酪果供千佛,难得莲花似六郎。
中夜鸡鸣风雨集,起然烟卷觉新凉。
古诗简介
《秋夜有感》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34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作者以形象的语言,概述了国民政府统治者腐化堕落、纸醉金迷的生活;颔联、颈联揭露了他们对革命文化的严重摧残,并着重指出他们在文化战线上的没落;尾联作者以比喻与象征的手法,对当时的斗争形势和革命前景,作了形象的艺术概括,表现了作者与他们斗争的决心。全诗象征意味浓厚,托譬深奥,文辞典雅。翻译/译文
国民政府多么奢侈**,竟在国难民苦之时混磨时光;他们为了更长久地麻醉人民,竟然在刑场旁边假作念经诵佛的道场。他们实行残酷的文化&“围剿&”,使文坛荒芜,百卉难芳,他们途穷计拙而无可奈何,只能以杂草掩盖着文坛的荒凉。
而御用文人也确实庸劣无能,哪能拿得出像样的货色给他们赏光;他们越来越陷于孤立,再也难招罗涂脂抹粉的&“六郎&”。
深夜里风雨交加雄鸡报晓,暴风雨将冲刷旧社会的泥浆;我兴奋地点燃着烟卷,顿觉初秋黎明前的一片清凉。
注释
此诗原无题,编入《集外集拾遗》由许广平题为《秋夜有感》。琦(qǐ)罗:华贵的衣服,这里代指国民政府官员。飞光:飞逝的时光。
柏栗(l&ì)丛边:据《论语&·八佾》:&“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又据《尚书&·甘誓》&“弗用命,戮于社&”的记载,古代刚柏、栗木作社神。柏栗从边,既指供奉社神的地方,也是杀人的刑场。此指刑场。作道场:佛道徒众作佛道法事的场所或活动。
望帝:宋代乐史《太平寰宇记》:&“蜀王杜宇,号望帝,后因禅位自亡去,化为子规。&”故后世又以望帝称杜鹃,又名子规。芳草:屈原《离骚》:&“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芳草喻贤人君子。杜鹃啼时,已至春末,群芳萎谢。屈原《离骚》中即有:&“恐鹈鴃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
迷阳:荆棘。《庄子&·人间世》:&“迷阳迷阳,无伤吾行。&”清王先谦《庄子集解》注曰:&“迷阳,渭棘刺也。&”聊:暂且。
酪(l&ào)果:指供品。
难得莲花似六郎:典出《唐书&·杨再思传》:武则天时,&“昌宗以姿貌见宠幸,再思又谀之日&‘人言六郎面似莲花,再思以为莲花似六郎,非六郎似莲花也。&’&”诗中&“六郎&”喻指梅兰芳。1934年4月28日,国民党政客戴季陶、褚民谊及下野军阀段祺瑞等发起,请班禅九世在杭州举行&“时轮金刚法会&”。当时中央礼曾报导该会&“决定邀请梅兰芳、徐来、胡蝶,在会期内表演歌剧五天&”。后来梅兰芳等并未参与演出。
中夜:夜半。鸡鸣:《诗&·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言世乱而思念贤才。集:几种现象集中在一起。
然:同&“燃&”,点燃。新凉:新秋的凉意。
赏析/鉴赏
创作背景《鲁迅日记》1934年9月29日:&“午后,&…&…又为梓生书一幅云:&‘绮罗幕后送飞光&…&…&’&”梓生,张梓生,绍兴人,张梓生于1933年继黎烈文之后任《申报&·自由谈》的主编。据张梓生回忆:1934年秋,为了约稿的事,张梓生曾去访问鲁迅先生,过了几天,作者鲁迅约张梓生吃饭。在饭桌上,谈的主要是当时的文艺思想斗争和文人变节的事,以及国民党文化特务的种种伎俩。张梓生在席上向作者鲁迅索书法作品,鲁迅含笑应允了。过了几天,由周建人转送,张梓生收到了鲁迅赠的一张小条幅,写的便是这首《秋夜有感》。
整体赏析
首联&“绮罗幕后送飞光,柏栗丛边作道场&”句,是写国民政府政客和他们的御用文人的奢靡生活和假慈悲的伪道学形象;那些政客和御用文人生活奢靡,在骄奢淫逸中虚度光阴。同时,为了掩盖他们杀人无数的凶恶嘴脸,装做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样子,在杀人场边作道场和法事,口口声声要超度亡魂和救下民于劫难之中。正如鲁迅在《准风月谈&·查旧帐》中所描述的军阀、政客的善变和不认旧账:&“今之名人&…&…他要抹杀旧帐,从新做人,比起常人的方法来,迟速真有邮信和电报之别。不怕迂缓一点的,就出一回洋,造一个寺,生一场病,游几天山:要快,则开一次会,念一卷经,演说一遍,宣言一下,或者睡一夜觉,做一首诗也可以;要更快,那就自打两个嘴巴,淌几滴眼泪,也照样能够另变一个人,和&‘以前之我&’绝无关系。&”首联通过绮罗幕后的奢靡生活,杀人场边的道场,描写了他们假慈悲的虚伪生活。揭露了国民政府政客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倡导拜佛念经,宣扬迷信,推行愚民文化,使得整个文化艺术界一片邪靡之气。
颔联&“望帝终教芳草变,迷阳聊饰大田荒&”句,进一步写了文化艺术界景况的荒芜。子规一啼,自然使芳草变,象征着国民政府的统治下,文坛的惨遭摧残,一些文人的变节转向、刊物和作品的被禁,使得文化艺术界荆棘一片。
颈联&“何来酪果供千佛,难得莲花似六郎&”句,则讽刺了国民政府政客及其御用文人的无能,鲁迅嘲笑他们的无能平庸,产生不出什么作品。鲁迅在1935年2月4同致杨霁云的信中说:&“阮大铖虽奸佞,还能作《燕子笺》之类,而今之叭儿及其主人,则连小才也没有,&‘一代不如一代&’,盖不独人类为然也。&”正是很好地对此联作了解读:没有什么供品可以供奉千佛,也没有什么好的戏剧作品可以娱神佛和乐众,也只能难为如梅兰芳这样的艺人了。
尾联&“中夜鸡鸣风雨集,起然烟卷觉新凉&”句,既写了作者写作此诗时的情境,也象征着作者对进步的文化艺术界的前途和民族未来的自信的看法。正是秋夜,风雨交集,但毕竟是己到夜中,且有鸡鸣之声,天就快要亮了,象征着作者所预见的中国和民众终将觉醒的信心,黎明终将来临。于是作者点燃了一支烟,又振奋精神开始写作作品。
全诗含意深广,概括力强,对比鲜明,讽刺尖锐。通篇以形象入诗,活用典故与比喻,语言含蓄,旨意精微,脉络清晰。
鲁迅资料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 查看详情>>
鲁迅古诗词作品: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自嘲》原文及翻译赏析_作者鲁迅_国学荟》《《自题小像》原文及翻译赏析_作者鲁迅_国学荟》《《所闻》原文及翻译赏析_作者鲁迅_国学荟》《《赠邬其山》原文及翻译赏析_作者鲁迅_国学荟》《《秋夜有感》原文及翻译赏析_作者鲁迅_国学荟》
《秋夜有感》原文及翻译赏析_作者鲁迅_国学荟的意思
文言文《蝉赋》注释译文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注释蝉:一种昆虫,又名知了,亦作“蜘蟟”。清素:指蝉体清白。潜:藏。太阴:指地。此二句言蝉体清洁,潜藏在泥土之中...
文言文《蝉赋》鉴赏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艺文类聚》卷九十七引郭璞《蝉赞》曰:“虫之精洁,可贵惟蝉。潜蜕弃秽,饮露恒鲜。万物皆化,人胡不然?”古人以为蝉...
文言文《祝融峰观日出赋》注释译文_作者顾璘,其内容如下:注释1.嘉靖丁酉: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2.仲冬:农历十一月,也叫冬月。几(jī)晦:月末的意思。几,将近、接近。晦:指农...
文言文《若有人分衡门之下》创作背景_作者李东阳,其内容如下:《见南轩赋》是明代诗人李东阳创作的一篇赋。此赋先以作者对陶渊明仰慕引出陶渊明的形象和志趣,接着写...
文言文《《看竹图》记》赏析_作者朱彝尊,其内容如下:此文选自《曝书亭集》卷六十六。这是一篇为戴苍替魏禧画的《看竹图》作的图记,写于1672年(康熙十一年)。文章从自...
文言文《祝融峰观日出赋》赏析_作者顾璘,其内容如下:赋文开篇没有直接写日,而是从观日的祝融峰写起。祝融峰何以引起作者“何其高也”的激情赞颂。赋文为...
文言文《与人书一》注释译文_作者顾炎武,其内容如下:注释1、选自《亭林文集》卷四,作者顾炎武。2、孤陋:学问和见识浅薄。3、方;地方。4、习染:沾染上某种习气。习:沾染...
《秋夜有感》原文及翻译赏析_作者鲁迅_国学荟相关诗句
鲁迅的名句
-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 - - 鲁迅 - - - 《》
- 《自嘲》原文及翻译赏析_作者鲁迅_国学荟 - - - 鲁迅 - - - 《》
- 《自题小像》原文及翻译赏析_作者鲁迅_国学荟 - - - 鲁迅 - - - 《》
- 《所闻》原文及翻译赏析_作者鲁迅_国学荟 - - - 鲁迅 - - - 《》
- 《赠邬其山》原文及翻译赏析_作者鲁迅_国学荟 - - - 鲁迅 - - - 《》
- 《秋夜有感》原文及翻译赏析_作者鲁迅_国学荟 - - - 鲁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