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明代作者:顾璘出自:度枫木岭更新时间:2021-12-31
注释
①枫木岭:山名,在柳州怀远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山县怀远镇)西北。
②蹑危蹬:踩着高高的石级。
③崚(léng)嶒(céng):原指高峻突兀的样子。这里指高山。杜甫《望岳》诗:“西岳崚嶒竦处尊。”
④景(yǐng):通“影”。
⑤东北:向东北
⑥莽:莽莽,浩荡。
⑦长风万里来:此句化用李白《关山月》诗:“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句意。
⑧伫(zhù):伫立,久立。
白话译文
山顶接着天,连鸟都飞不过。
吃力地踩着高高的石级,这就是我要走的路。
山路崎岖曲折只好手脚并用向上攀登,走几步一边还要提心吊胆地向后看看。
高山突然出现在下放,衣服为云雾所沾湿。
向下倒影还能看得见人,平地昏暗快要傍晚了。
向东北望着的我的故乡,江水浩浩荡荡地奔流而去。
从东北吹来的长风或许飞越了万里,独自在岭顶上无法长时间逗留。
根据内容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前六句是第一层,写对枫木岭的第一印象和攀登过程。“初指山接天,飞鸟不可度”,下笔突兀,极度夸张,写出诗人在人们指引下初见枫木岭时那种惊心动魄的印象。山顶接着天,连鸟都飞不过,何况是人。但王命在身,只好不辞艰苦,踏上那高而不安全的石级,因为这是越过此山的必由之路。山路崎岖曲折,只好以手助脚,向上攀登,一边还要提心吊胆地“十步九回顾”,看看万一攀登不上,哪一步是退路。这六句诗,仅30个字,便极形象而又极经济地活画出枫木岭的孳越之难,流露出诗人“行路难”的感慨。
“崚嶒忽在下”四句是第二层,写的是终于登上岭顶的所见。“忽”字用得极准确,写出诗人一下子登上最高点时,服前豁然开朗,骤然产生“一览众山小”之感的兴奋心情。“崚嶒”都在诗人脚下,可见枫木岭的高峻。诗人不直接写枫木岭之高峻,而以“崚嶒”来反衬,写法巧妙。接着,又写衣襟被云雾打湿,再写在山上还可以照到夕阳的光,俯视山下平地却已经暮色四合,同样是反衬。这样写,比平铺直叙更能烘托出枫木岭的险峻高危。
余下四句写的是站在山头上的深沉感受。“东北望故乡”,当然不可能望到苏州家园,只能以“东北”寄意。极目所见,只是下江流浩淼,看不见苏杭那天堂般的锦绣繁华。可以聊慰乡思的,是从东北吹来的长风,或许飞越万里,还带着江南水乡的温馨气息。可惜“高处不胜寒”,在岭顶上无法长时间逗留下去。
“度”的三个层次,蝉联而下,一气呵成,写出诗人登山所见所感,描述了在这蛮荒之地攀越高峰的复杂感受。这些感受,全是实写,不像李白写“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基本上是凭印象来夸张铺陈的。如果以山水画来比况,李白的《蜀道难》,就如技法纯熟的大手笔,只凭蕴蓄在胸中的深刻印象和娴熟的作画程式,挥洒淋滴,气势磅礴。而顾璘的《度枫木岭》,则像一帧写生画卷,写的虽不是峨眉鸟道,却另有岭南特色,危磴百折,巉岩险峻,登山艰苦,历历如在目前。

作者顾璘资料

《度枫木岭》注释译文作者顾璘

顾璘(1476-1545)明代官员、文学家。字华玉,号东桥居士,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寓居上元(今江苏省南京市),有知人鉴。弘治间进士,授广平知县,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少有才名,以诗著称于时,与其同里陈沂、王韦号称金陵三俊,后宝应朱... 查看详情>>

作者顾璘古诗作品: 《《祝融峰观日出赋》注释译文》《《祝融峰观日出赋》赏析》《祝融峰观日出赋》《《石公山》注释译文》《《度枫木岭》赏析》《《度枫木岭》注释译文》《《石公山》赏析》《《石公山》创作背景》《《祝融峰观日出赋》创作背景》《《度枫木岭》创作背景

古诗《度枫木岭》的名句翻译赏析

《度枫木岭》注释译文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