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唐代作者:祖咏出自:更新时间:2024-06-13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笳鼓 一作:箫鼓)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战争云

【译文/注释】

译文
登上燕台眺望不禁感到震惊,笳鼓喧闹之地原是汉将兵营。
万里积雪笼罩着冷冽的寒光,边塞的曙光映照着旌旗飘动。
战场烽火连天遮掩边塞明月,南渤海北云山拱卫着蓟门城。
少年时虽不像班超投笔从戎,论功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

注释
⑴蓟门:在今北京西南,唐时属范阳道所辖,是唐朝屯驻重兵之地。
⑵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用以泛指平卢、范阳这一带。客:诗人自称。
⑶笳:汉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一种类似于笛子的管乐器,此处代指号角。
⑷三边:古称幽、并、凉为三边。这里泛指当时东北、北方、西北边防地带。危旌:高扬的旗帜。
⑸烽火:古代用于军事通信的设施,遇敌情时点燃狼粪,以传警报。
⑹投笔吏:汉人班超家贫,常为官府抄书以谋生,曾投笔叹曰:“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 间。”后终以公封定远侯。
⑺论功:指论功行封。请长缨:汉人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后被南越相所杀,年仅二十余。
⑧一去:一作“一望”。
⑨危旌:高扬的旗帜。
⑩请长缨:汉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心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后被南越相所杀,年仅二十余。缨:绳。

【全文赏析】

这首诗写作者到边地见到壮丽景色,抒发立功报国的壮志。全诗一气呵成,体现了盛唐诗人的昂扬情调。

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用以泛指平卢、范阳这一带。“燕台一去”犹说“一到燕台”,四字倒装,固然是诗律中平仄声排列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起笔即用一个壮大的地名,能增加全诗的气势。诗人初来闻名已久的边塞重镇,游目纵观,眼前是辽阔的天宇,险要的山川,不禁激情满怀。一个“惊”字,道出他这个远道而来的客子的特有感受。这是前半首主意所在,开出下文三句。

客心因何而惊呢?首先是因为汉家大将营中,吹笳击鼓,喧声重叠。此句运用南朝梁人曹景宗的诗意:“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表现军营中号令之严肃。但仅仅如此,还未足以体现这个“惊”字。三四两句更进一步,写这笳鼓之声,是在严冬初晓之时发出的。冬季本已甚寒,何况又下雪,何况又是多少天来的积雪,何况又不止一处两处的雪,而是连绵千万里的雪;这些雪下得如此之广,又积得如此之厚,不说它是怎样的冷了,就是雪上反映出的寒光,也足以令人两眼生花。“万里寒光生积雪”这一句就这样分作四层,来托出一个“惊”字。这是往远处望。至于向高处望,则见朦胧曙色中,一切都显得模模糊糊,唯独高悬的旗帜在半空中猎猎飘扬。这种肃穆的景象,暗写出汉将营中庄重的气派和严整的军容。边防地带如此的形势和气氛,自然令诗人心灵震撼了。

以上四句已将“惊”字写足,五六两句便转。处在条件如此艰苦。责任如此重大的情况下,边防军队却是意气昂扬。笳鼓喧喧已显出军威赫然,而况烽火燃处,紧与胡地月光相连,雪光、月光、火光三者交织成一片,不仅没有塞上苦寒的悲凉景象,而且壮伟异常。这是向前方望。“沙场烽火连胡月”是进攻的态势。诗人又向周围望:“海畔云山拥蓟城”,又是那么稳如磐石。蓟门的南侧是渤海,北翼是燕山山脉,带山襟海,就像天生是来拱卫大唐的边疆重镇的。这是说防守的形势。这两句,一句写攻,一句说守;一句人事,一句地形。在这样有力有利气势的感染下,便从惊转入不惊,于是领出下面两句,写“望”后之感。诗人虽则早年并不如东汉时定远侯班超初为佣书吏(在官府中抄写公文),后来投笔从戎,定西域三十六国,可是见此三边壮气,却也雄心勃勃,要学西汉时济南书生终军,向皇帝请发长缨,缚番王来朝,立一下奇功了。末联连用了两个典故。第一个是&"投笔从戎&":东汉班超原在官府抄公文,一日,感叹说,大丈夫应该&"立功异域&",后来果然在处理边事上立了大功。第二个是&"终军请缨&":终军向皇帝请求出使南越说服归附,为表现自己有足够的信心,他请皇帝赐给长带子,说是在捆南越王时要用它。祖咏用了这两个典故,意思很明白,更有豪气顿生之感。末二句一反起句的“客心惊”,水到渠成,完满地结束全诗。

这首诗从军事上落笔,着力勾画山川形胜,意象雄伟阔大。全诗紧扣一个“望”字,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感,格调高昂,感奋人心。诗中多用实字,全然没有堆砌凑泊之感;意转而辞句中却不露转折之痕,于笔仗端凝之中,有气脉空灵之妙。此即骈文家所谓“潜气内转”,亦即古文家所谓“突接”,正是盛唐诗人的绝技。

祖咏资料

诗句: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_全文赏析_译文注释作者祖咏

祖咏(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 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少有文名,擅长诗歌创作。与王维友善。王维在济州赠诗云:"结交二十载,不得一日展。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赠祖三咏》)其流落不遇的情况可知。开元十... 查看详情>>

祖咏古诗词作品: 《七夕·闺女求天女》《终南望余雪 / 终南望残雪》《苏氏别业》《送丘为下第》《望蓟门》《田家即事》《过郑曲》《泗上冯使君南楼作》《汝坟秋同仙州王长史翰闻百舌鸟》《寄王长史

诗句: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_全文赏析_译文注释的意思

文言文《蝉赋》鉴赏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艺文类聚》卷九十七引郭璞《蝉赞》曰:“虫之精洁,可贵惟蝉。潜蜕弃秽,饮露恒鲜。万物皆化,人胡不然?”古人以为蝉...

查看详情>>

文言文《若有人分衡门之下》创作背景_作者李东阳,其内容如下:《见南轩赋》是明代诗人李东阳创作的一篇赋。此赋先以作者对陶渊明仰慕引出陶渊明的形象和志趣,接着写...

查看详情>>

文言文《鹞雀赋》简析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鹞雀赋,三国时期曹植所作,主要描写“鹞欲取雀”,雀与之进行生死搏斗的故事。赋主要采用拟人化和象征的手法,通过...

查看详情>>

文言文《与人书一》鉴赏_作者顾炎武,其内容如下:《与人书一》是明代思想家顾炎武创作的一篇散文。在这封短信中,作者提出做学问只有破除自我封闭状态,走出书斋,扩大见...

查看详情>>

文言文《蝉赋》创作背景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蝉赋》是东汉文学家曹植创作的一篇赋。此赋细腻地描写了蝉的生活习性及其倍受其它天敌进攻的处境,赞颂了蝉正直清高...

查看详情>>

文言文《与人书十》赏析_作者顾炎武,其内容如下:《与人书十》是清代顾炎武所写的散文。此片主要是强调文学的社会教育作用,反对模拟剽窃、依傍古人,要求作家发挥独创...

查看详情>>

文言文《祝融峰观日出赋》注释译文_作者顾璘,其内容如下:注释1.嘉靖丁酉: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2.仲冬:农历十一月,也叫冬月。几(jī)晦:月末的意思。几,将近、接近。晦:指农...

查看详情>>

文言文《登台赋》鉴赏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全文首先阐述登台的原因:铜雀台建成后父亲召集文武在台前举行比武大会,命文人才子作赋以助兴。“开篇一词”广...

查看详情>>

文言文《登台赋》注释译文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注释①明后:明,尊敬之词。后,君也.明后指曹操。嬉游,乐游。②太府:规模宏大的宫室。③营:经营,谋划。④嵯峨(cuó&eac...

查看详情>>

文言文《髑髅说》简析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这篇文章写曹子“游乎陂塘之滨,步乎纂秽之蔽”,在路旁边遇到了一个髑髅,即死人的头骨,便伏轼而问他:你是为国捐躯...

查看详情>>

诗句: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_全文赏析_译文注释相关诗句

  • 古诗《七夕·闺女求天女 - - 祖咏 - - 《七夕·闺女求天女》作者为唐代诗人祖咏,古诗《七夕·闺女求天女》全文如下: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玉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盘。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不知谁得巧,明旦
  • 古诗《望蓟门 - - 祖咏 - - 《望蓟门》作者为唐代诗人祖咏,古诗《望蓟门》全文如下:燕台一望客心惊,箫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
  • 古诗《田家即事 - - 祖咏 - - 《田家即事》作者为唐代诗人祖咏,古诗《田家即事》全文如下:旧居东皋上,左右俯荒村。樵路前傍岭,田家遥对门。欢娱始披拂,惬意在郊原。余霁荡川雾,新秋仍昼昏。攀条憩林
  • 古诗《苏氏别业 - - 祖咏 - - 《苏氏别业》作者为唐代诗人祖咏,古诗《苏氏别业》全文如下:别业居幽处,到来生隐心。南山当户牖,沣水映园林。屋覆经冬雪,庭昏未夕阴。寥寥人境外,闲坐听春禽。
  • 古诗《送丘为下第 - - 祖咏 - - 《送丘为下第》作者为唐代诗人祖咏,古诗《送丘为下第》全文如下:沧江一身客,献赋空十年。明主岂能好,今人谁举贤。国门税征驾,旅食谋归旋。皦日媚春水,绿苹香客船。无媒
  • 古诗《过郑曲 - - 祖咏 - - 《过郑曲》作者为唐代诗人祖咏,古诗《过郑曲》全文如下:路向荣川谷,晴来望尽通。细烟生水上,圆月在舟中。岸势迷行客,秋声乱草虫。旅怀劳自慰,淅淅有凉风。
  • 古诗《终南望余雪 / 终南望残雪 - - 祖咏 - -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 古诗《归汝坟山庄留别卢象 - - 祖咏 - - 《归汝坟山庄留别卢象》作者为唐代诗人祖咏,古诗《归汝坟山庄留别卢象》全文如下:淹留岁将晏,久废南山期。旧业不见弃,还山从此辞。沤麻入南涧,刈麦向东菑。对酒鸡黍熟
  • 古诗《别怨·送别到中流 - - 祖咏 - - 《别怨·送别到中流》作者为唐代诗人祖咏,古诗《别怨·送别到中流》全文如下:送别到中流,秋船倚渡头。相看尚不远,未可即回舟。
  • 古诗《家园夜坐寄郭微 - - 祖咏 - - 《家园夜坐寄郭微》作者为唐代诗人祖咏,古诗《家园夜坐寄郭微》全文如下:前阶微雨歇,开户散窥林。月出夜方浅,水凉池更深。余风生竹树,清露薄衣襟。遇物遂遥叹,怀人滋远
  • 古诗《晚泊金陵水亭 - - 祖咏 - - 《晚泊金陵水亭》作者为唐代诗人祖咏,古诗《晚泊金陵水亭》全文如下:江亭当废国,秋景倍萧骚。夕照明残垒,寒潮涨古濠。就田看鹤大,隔水见僧高。无限前朝事,醒吟易觉劳。
  • 古诗《汝坟秋同仙州王长史翰闻百舌鸟 - - 祖咏 - - 《汝坟秋同仙州王长史翰闻百舌鸟》作者为唐代诗人祖咏,古诗《汝坟秋同仙州王长史翰闻百舌鸟》全文如下:秋天闻好鸟,惊起出帘帷。却念殊方月,能鸣巳后时。迁乔诚可早,出
  • 古诗《寄王长史 - - 祖咏 - - 《寄王长史》作者为唐代诗人祖咏,古诗《寄王长史》全文如下:汝颍俱宿好,往来托层峦。终日何寂寞,绕篱生蕙兰。
  • 古诗《陆浑水亭 - - 祖咏 - - 《陆浑水亭》作者为唐代诗人祖咏,古诗《陆浑水亭》全文如下:昼眺伊川曲,岩间霁色明。浅沙平有路,流水漫无声。浴鸟沿波聚,潜鱼触钓惊。更怜春岸绿,幽意满前楹。
  • 古诗《泗上冯使君南楼作 - - 祖咏 - - 《泗上冯使君南楼作》作者为唐代诗人祖咏,古诗《泗上冯使君南楼作》全文如下:井邑连淮泗,南楼向晚过。望滩沙鹭起,寻岸浴童歌。近海云偏出,兼秋雨更多。明晨拟回棹,乡思
  • 古诗《长乐驿留别卢象裴总 - - 祖咏 - - 《长乐驿留别卢象裴总》作者为唐代诗人祖咏,古诗《长乐驿留别卢象裴总》全文如下:朝来已握手,宿别更伤心。灞水行人渡,商山驿路深。故情君且足,谪宦我难任。直道皆如此
  • 古诗《终南望馀雪 - - 祖咏 - - 《终南望馀雪》作者为唐代诗人祖咏,古诗《终南望馀雪》全文如下: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 古诗《赠苗发员外 - - 祖咏 - - 《赠苗发员外》作者为唐代诗人祖咏,古诗《赠苗发员外》全文如下:宿雨朝来歇,空山天气清。盘云双鹤下,隔水一蝉鸣。古道黄花落,平芜赤烧生。茂陵虽有病,犹得伴君行。
  • 古诗《古意二首 - - 祖咏 - - 《古意二首》作者为唐代诗人祖咏,古诗《古意二首》全文如下:夫差日淫放,举国求妃嫔。自谓得王宠,代间无美人。碧罗象天阁,坐辇乘芳春。宫女数千骑,常游江水滨。年深玉颜
  • 古诗《赠苗发员外·朱户敞高扉 - - 祖咏 - - 《赠苗发员外·朱户敞高扉》作者为唐代诗人祖咏,古诗《赠苗发员外·朱户敞高扉》全文如下:朱户敞高扉,青槐碍落晖。八龙乘庆重,三虎递朝归。坐竹人声绝,横琴鸟语稀。花

祖咏的名句